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

穿越古今話西安(二)

<地下雄師~~兵馬俑>
*發現者的傳奇
一九七四年,嚴重的乾旱威脅著大陸西北的西楊村(今西安市臨潼區),村民集體挖井卻無所獲,及至他們把井址向西移動了十米,這短短十米竟改寫了歷史。跟著村民一起挖井的農民楊志發,掄起鐵鍬挖到三米多深時,發出咚的一聲,似乎挖到了陶罐般的器物,他和夥伴小心地往下挖,陸續挖出殘破的陶製人頭和斷腳殘臂的陶片,村民鬧哄哄都說挖出了「瓦神爺」,有人視之為神明不停膜拜,也有人認為它為「瘟神」,將它砸得粉碎。
西楊村距離秦始皇陵園有一點五公里遠,地下卻陸續挖出與秦始皇陵園出土的同款秦磚和真人大小的武士俑。這件事傳開來,驚動了官方,進而成立考古隊進駐西楊村。秦始皇陵第一代考古隊原本以為只需十天即可完成任務,沒想到竟會挖出「世界第八大奇蹟」。
楊志發因關鍵性的一鍬,被大陸官方視為發現兵馬俑的第一人。兵馬俑博物館的建成吸引無數遊客,令陝西成為旅遊大省,財源滾滾,但卻沒有人再記得起楊志發,他們仍在下河村當農民,仍住在自家的茅草土屋裡。
直至一九九八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訪華,首站到西安參觀兵馬俑。 他在參觀之時提出要會見發現世界第八大奇蹟的人,陝西省政府才立即將楊志發從茅草屋裡請了出來,穿上新衣服去見克林頓。克林頓當場要求楊志發為他簽名留念。 楊志發當場不肯簽名,急壞了在場的工作人員,一問,才知道楊沒讀過書,不會寫字。 最後,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,楊志發在簽名本上劃了三個小圓圈。克林頓看到這三個小圈,幽默地說:「你真不簡單,在中國的土地上打了一個圈就打出了世界奇蹟,真應該請你去我們美國多打幾個圈」。
此事之後,陝西省省長指示安排當地有名的書法家教楊志發寫字,只寫自己的姓名。 經過幾個月的苦練,如今楊志發的簽名已經龍飛鳳舞,還被任命為兵馬俑名譽館長。

楊志發老先生正在簽名
從三個圈圈到龍飛鳳舞的親筆簽名
*統治者的陣仗
秦始皇即位(時年13歲)後便開始興建自己的陵墓。修建過程經其一生,歷時39年。秦始皇陵墓總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,包括現在的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。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帝陵,與其說是陵墓,倒更像是都邑。首先,各種原料來源要求嚴格,很多都是開採自特定產地,由專門工匠開採、加工。

傳說中的一號坑,這是最大的兵馬俑軍陣

兵馬俑是工匠按照當時秦始皇軍隊所塑,因此,千人千面,連髮髻的樣式都不同

兵馬俑通體風格渾厚、健美、洗煉,每個陶俑的臉型、髮型、體態、神情都各不相同。

右邊第一批馬是真品 其它四匹是複製品

非常完整的跪射俑

盔甲上的冑片,腰部以上是上片疊下片,腰部以下是下片疊上片,是為了讓戰士行動方便之用,兵馬俑一出土則立刻氧化,身上顏色變成土黃色,上面的紅色是利用德國的技術保存下來的


高級軍吏俑,也就是將軍

前排衝鋒的士兵,也就是所謂的敢死隊,多為十七八歲的少年,身型瘦,腳程快
中國國寶的銅車馬,是公元前210年所造,大小是真的馬車的1/2,車上的傘可依太陽照射變換方向,也可以整個拆掉,隨著皇帝走到哪,移動到哪,相當有巧思

1987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“世界人類文化遺產”目錄
秦陵

博物館外觀

博物館外觀

<後記>
我好奇的問了導遊:西安人如何看待秦始皇?
他想了一下慎重的說:他是一個偉大的皇帝....
作為中國第一位皇帝,秦始皇無論在生前還在死後,都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。有人說他是"曠世暴君",有人說他是"千古一帝",人們從不同的立場、觀點和方法出發,評價秦始皇的功過是非,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。
或許,歷史人物存在的真實價值,就在於他被反覆地解釋著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